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如期实现,执行工作开始朝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为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制度和智慧“两轮”驱动,从风险防范、智慧执行、强制执行着手,构建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制定制度,规范执行。制度保障是预防化解执行风险的前提
制定《执行工作规范》,要求外出执行必须携带证件,规范着装、佩戴执法记录仪,严格禁止独自外出执行,执法程序必须严格依法依规。
出台《执行常用文书签发权限规定》,明确规定承办人、团队长、局长及主管院长各自有权签发的文书种类。
制定《执行实施类案件流程节点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执行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对重要节点主动告知、案件到期逐级预警,做到全程留痕、实时监控,提高执行工作管理水平。出台《终本案件审批管理办法》,统一终本案件结案标准,规范终本案件卷宗材料。健全“一案一账户”工作机制。以互联网思维模式对执行案款流程进行改进,严格按照“一人一案一账号”原则,确定每笔款项的案号和当事人,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导致案款查询难的问题。
智慧建设,保障执行。信息化是推动执行工作发展的新动能
升级执行指挥中心。中心职能包含单兵系统、执法记录系统、案件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执行定位系统,集被执行人财产查控、执行信息共享、执行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处理决策、执行协调指挥、网络司法拍卖、案件质量监管等多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组合拳”“工具箱”的作用。
指尖执行便捷化。自主创新研发并深度应用“灵法微执行”小程序平台,设置失信曝光、拘留信息查询、案件信息查询、执行悬赏司法拍卖、联系法官等功能,方便当事人自助查询案件情况,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同时,使用阳光送达云平台,以短信形式主动将执行案件中的重要流程节点、财产处置信息等告知当事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执行过程融入现代元素。建立健全网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示制度,充分发挥信用惩戒的威慑作用。与工信部门签订协议,定期向三大运营商报送“失踪”“老赖”查询信息,运用手机定位功能进行寻找;引入“执行天眼”定位系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被执行人的行跡进行查询、分析和智能运算,准确追踪被执行人。构建覆盖全区、联通全国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基本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及身份信息“一网打尽”。为执行干警配备无人机、执行指挥车等基础设施,提升执行现代化水准。
为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成果,要持续以攻坚克难不放松、不懈怠的劲头,以“摆擂台”、小突击、大执行的方式,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将“两轮”驱动战略与其有机融合,奋力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