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近日,灵宝市人民法院阳店法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微信向诉讼当事人送达相关的诉讼文书,降低了当事人诉讼负担,提高了司法裁判效率,在一降一增之间实现了“双赢”目标。
董某与被告张某结婚后生育一女孩,取名张某丽,后因感情不和于2011年11月在民政局协议离婚。离婚后由于张某一直未向女儿张某丽履行抚养费义务,张某丽将父亲告上阳店法庭,要求父亲张某支付抚养费。在法庭与张某沟通过程中,在外地打工的张某同意法庭书记员加其为微信好友。在法庭人员的劝说下,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与前妻董某达成了一致意见。
鉴于张某在外地打工,不方便赶回法庭当面参加调解,经法庭工作人员协商,双方同意与法庭人员利用微信“群聊”功能进行调解,调解笔录及协议通过微信群聊确认无误后,再邮寄给被告张某签字确认;同时,法庭人员通过微信将该案件的相关材料及法律文书一一送达给被告,为案件的顺利审理做好了保障。至此,阳店法庭实现了在送达中直接成功调解的结果,展示了新形势下法庭工作创新高效的良好作风。
阳店法庭负责人张园园介绍说:到庭领取传票及应诉材料是人民法院的工作惯例,但对派驻乡镇的基层法庭来说,排除当事人主观上刻意回避案件本身的因素外,如果一味要求当事人亲自到庭领取,无疑会增加其诉讼成本和诉讼负担。尤其是在农忙时节,面对交通不便、偏远地区外出打工的当事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微信等新的通讯方式广泛应用,阳店法庭大胆采用“微信群聊”“微信送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自然受到了当事人的欢迎和点赞。
灵宝法院常务副院长宋新卫表示,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频繁流动成为常态,“送达难”也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效率的瓶颈之一。下一步该院将继续坚持司法为民,严格审查微信送达的条件,在当事人同意和确认的基础上,针对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及外地保险公司等特殊类型当事人,采取微信送达方式进行送达。送达成功后,对送达内容拍摄照片、存卷备查,争取让群众少跑路,提高送达时效,有效缓解“送达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