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法院网讯 因一份“证明”双方由合作伙伴反目成仇,最终对簿公堂。2025年8月27日,灵宝市人民法院阳店人民法庭调解了一起长达十年的买卖合同纠纷。
2014年,原告夏某与被告宋某在运输砂石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双方口头约定原告为被告运送砂石。8月份,双方的合作结束,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一份“证明”,“证明”显示,被告欠原告沙21车、石子23车,共44车;林亚1车20方,共480方;沙441方。证明上未写明具体的单价及总价款。“证明”出具之后,双方多次发生争执,各不相让。2025年5月,原告一纸诉状将昔日伙伴告上法庭,要求被告支付价款及利息9万余元。
阳店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立刻意识到案件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纠纷历时十年,中间人、证明人早已无法联系,关键证据难以补强;双方情绪激烈、积怨已深,仅凭判决不仅难以实现案结事了,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面对困境,法庭决定将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坚持以“司法为民、化解矛盾”为原则,力争将问题实质性解决在基层。
自5月起,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初期,夏某与宋某态度坚决,调解几度陷入僵局。法官并未气馁,而是采取“背对背”沟通方式,分别深入了解双方的真实诉求与心结。一方面厘清事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双方阐明类似情形下的裁判原则与计算方式,引导当事人建立合理的诉讼预期;另一方面融情于法,从双方曾有的合作情谊出发,唤醒彼此信任的基础,劝导他们不要因一时意气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情感消耗。一次次上门沟通、电话疏导、面对面交谈,法官的细心、耐心与公心逐渐消融了两人之间的坚冰。
8月27日,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被告宋某当场一次性向原告夏某支付17000元,双方纠纷彻底了结。十年积怨,一朝化解,二人当场握手言和。
阳店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贯彻“细心、耐心、热心、公心”的服务宗旨,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