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节假日加班工资如何依法计算、发放,常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为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纠纷,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人民法庭结合案例,为大家详细解读法定节假日工资的计算规则。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刘某到某工贸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自2021年3月20日至2024年3月20日,每月基础工资3000元,同时刘某与某工贸公司口头约定,每月灵活休假4天,应休未休的,当日补贴100元工资。在刘某工作期间,某工贸公司拖欠部分工资未付,2022年11月,某工贸公司因经营困难,给包括刘某在内的员工放假。2023年4月,刘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某工贸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后仲裁委员会裁决某工贸公司支付刘某劳动报酬16550元。2024年10月,刘某再次提起劳动仲裁,要求某工贸公司支付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法定节假日工资,后仲裁委员以申请事项已过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为由裁决不予受理,刘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法定节假日工资6205.5元。
审理情况
五亩法庭经审理认为,按照法律规定,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三倍工资。本案中,刘某提供的考勤表显示,在工作期间,刘某每月上班时长26天-30天不等,明显超出法律规定的月平均工作时间20.83天,故对超出部分,公司应支付相应工资,对于刘某法定节假日工作的15天,应当支付三倍工资;同时,在原告主张的15天法定节假日中,某工贸公司共给刘某共发放补助1500元,应当予以扣除。综上,法院判决某工贸公司支付刘某法定节假日工资4705.5元。
法官说法
法定节假日工资的具体计算需厘清三大关键问题:一是法定节假日包括哪些天数。2025年起,根据国务院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相关规定,法定节假日为13天,分别为新年,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4天(除夕、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5月2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二是加班基数如何确定。加班工资基数应按照正常基础工资确定,不包括年终奖、交通补贴、餐补等福利性补贴。三是加班工资如何计算。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计算公式为:节假日工资=基础工资÷21.75天×300%×加班天数。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官提醒
用人单位的合规指引:支付劳动者法定节假日三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任何劳动合同不得以“加班均有调休”“工资包含加班费”等条款免除法定义务。劳动者的维权提示: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材料对加班事实的存在予以证明,故证据留存至关重要,要保留考勤表、加班通知、工资条等重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