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唱好“六部曲” 把好廉政关 守好幸福门

——灵宝市法院着力推动院家廉政共建活动

  发布时间:2020-08-21 15:42:28







    灵宝法院网讯  为贯彻落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办公室第二次主任会议精神,8月18日晚上,灵宝法院创新“六个一”载体,坚持问题导向,把查纠问题延伸到干警家庭,邀请46名家庭“纪委书记”到单位帮助家属检视问题,通过院家互“廉”互动,着力唱好一顿餐饭、一张问卷、一声寄语、一封家书、一次发言、一台演讲“六部曲”,以拿自己开刀的勇气,执子之手共守廉政之约,共建清廉之家,共守幸福之门。当晚,中央政法委第二驻点指导组成员出席指导。

    一顿餐饭两层深意  小餐桌蕴含大道理

    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期案件数量翻倍增加、审判执行任务十分繁重的现实情况,灵宝法院干警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很多用餐时间都在机关食堂,和家人聚餐的机会较少。为换位思考、换位体验,该院邀请干警家属走进机关餐厅,真实感受家属在法院的生活情况。配偶交纳餐费和家属一起用餐,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反璞归真,回味家的感觉,在家常便饭中脱离庸俗,寻找自我。通过这次别样的用餐,大家越发感受到还是家常便饭吃着舒服、吃着放心,纷纷表示要多抽时间和家人多吃亲情饭、健康餐、放心饭,不吃人情饭,自觉抵制“腐败局”。

    一张问卷刀刃向内  抽丝剥茧发出灵魂拷问

    “你是否了解你家属的8小时外生活圈?”“你在家里是否对你家属进行过廉政提醒?”该院围绕干警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精心设计了11个问题,让家属一一作答。

杜绝贪腐围猎,平时就要未雨绸缪。法官8小时之外“社交圈”常被认为是个人的私人活动,但最容易滋生腐败,打理好家庭“后院”,整个家庭才能得以平安幸福。反观家务中容易产生的廉政漏洞,警钟也为家属而鸣。问卷再次向家庭“纪委书记”发出提醒,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家属,算好明明白白“六笔账”,即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亲情账—家庭破碎、名誉账一身败名裂、自由账—身陷囹圄、健康账—身心憔悴,引导干警要“乱云飞渡仍从容”,不被灯红酒绿迷了眼,被眼前利益迷了心,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句寄语千般嘱咐 温馨提醒承载浓浓亲情

    三尺案头是干警制作审签法律文案、办理法律事务的工作场所。为将廉洁意识内化于心,该院家属积极响应“为干警写廉政箴言”的倡议,纷纷说出心里话:“清廉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红包等于炸药包,糖衣炮弹毁一家”....。这些真情真意的话语被制作精美桌签,放置案头,时时提醒,既是鞭策也是教诲。殷切叮咛,如微风拂面,更同电闪雷鸣,当头棒喝,可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多敲“枕边钟”,常吹“廉政风”。一份份廉政寄语寄托着家属千般叮咛: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住寂寞,耐住清贫,抵住诱惑,挡住干扰,经住考验,始终做到立身不忘本。

    一封家书字字千钧  修身立本筑牢家庭防线

    该院充分挖掘《道德经》中蕴含的法治思想,围绕“道”与“法”、“情”与“法”,专门为每位干警及家属寄去了一封廉政家书。家书中说,“天平在肩,责任如山”“正风肃纪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希望你继续做好廉内助,常吹廉洁风”。寥寥数语,既是该院对干警家属的关怀和重托,更是对干警的警示和教育!

    家书指出,贪腐的恶果会葬送家庭幸福。能否廉洁司法,关键在干警自身,但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家人能够时常提醒,监督家人从点滴做起,谨言慎行,慎独慎微,干警就不会昏了头脑,犯了错误,甚至跌入深坑泥潭。号召家人多敲枕边钟,社会常吹廉政风,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

    一次发言立根固本 齐心共垒反腐“防火墙”

    邀请“廉内助”代表上台发言,晓之以理,讲述贪腐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和蒙受的巨大痛苦;动之以情,畅谈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导之以行,当好家庭“纪委书记”。

干警李艺华家属光辉教授深情地说:作为法官家属,我感触颇多,我比别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比别人更深刻地领悟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负重前行”;比别人更深刻地领悟到什么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别人更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可擎半边天”!审判工作除了威严、正义,还意味着劳累和付出。

    一场演讲防微杜渐  自警自励营造良好家风

    该院开展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干警依次进行即兴演讲,现场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

    法官董滨说:家庭是人生的根基,作为一名法官,扮演着多重身份,一旦违法乱纪,走向犯罪,不仅会使自己身败名裂,更会给家庭和亲属带来灾难和痛苦。因此,要珍惜美满和睦的家庭,不能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和损失,正所谓“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  

责任编辑:xjk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527271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